中国文明网地方文明网站群热线电话:028-5656256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新风

城市因他们而美丽 ——记环卫清运队一天的艰辛工作

发表时间:2016-08-25 | 来源:

   他们,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坚守着岗位;他们,每日清运着臭气熏人的垃圾,汗水湿透全身,却从不叫苦叫累。他们就是不辞辛劳,默默为城市的美丽而挥洒汗水的垃圾装卸工。为体验垃圾装卸工的艰辛,21日,记者走进自流井区环卫站清运车队,见证垃圾装卸工忙碌而艰辛的工作。

  凌晨3点开始8小时的艰辛工作 

  凌晨1点40分 

  走在大街上,虽没有了白天火辣的太阳,但仍然闷热。今年52岁的李自松,是一名普通的垃圾收集装卸工。因为家离单位较远,所以他早早地起了床,匆忙向位于毛家坝川西南矿区旁的单位赶去。川西南矿区段属于拆迁范围,周围早已没人居住,也没有路灯,李自松打着手电筒走了1公里左右的小道,才到达单位。

  凌晨2点30分 

  李自松待驾驶员将车辆检查完毕后,便与同组的工人钟光富一同坐进垃圾压缩车厢副驾驶室,前往垃圾清运的第一站——灯杆坝街面垃圾堆放点。14个街面垃圾收集点分别在灯杆坝、方林超市、牧羊女转盘处、十字路口等地点。

  凌晨3点 

  正当人们睡得最香的时候,李自松与同事开始了工作。面对堆成小山的生活垃圾,李自松手持铁揪,一铲一铲地将垃圾装上压缩车内。在将垃圾倾倒进车厢的过程中,李自松几次险些被垃圾堆里的碎玻璃瓶渣划伤。李自松告诉记者,被玻璃渣划伤的情况时常发生,钟光富的脚前两个月就被玻璃渣划伤了。没多久,李自松二人已经汗流浃背。

  凌晨3点50分 

  乘工人们清运垃圾时,记者坐进了车里。车厢内可坐3人,只见车厢内后壁挂着一台空调,却并没有开启。闷热的车厢内,汗水味与垃圾味混杂在一起。坐在驾驶室内的驾驶员杨师傅不时张望着后视镜,看车后的清运情况,做好倒车准备,连头上豆大的汗水都顾不得擦拭,背上的衣服全湿透了。

  为什么有空调不使用?杨师傅告诉记者,压缩车每月要花上千元的油费,为节省资金,只有在装卸工干完活上车后,才开一下空调,让他们凉快一下,等他们下车干活了,马上又关了。只在车上坐了一会儿,记者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

  方林超市旁的垃圾清运完毕后,我们赶到了沙湾牧羊女转盘处。沙湾牧羊女转盘处为居民生活垃圾堆放点,因垃圾量少一些,李自松与同事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便将这里的垃圾清运完毕。

  凌晨4点26分 

  第四站,十字口。一下车,记者就被垃圾堆散出来的馊臭味熏得直作呕,但李自松二人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便开始工作。

  记者见到,此垃圾堆放点的垃圾比之前几个点的垃圾多了近一倍。在清运时,垃圾袋被撕裂了,菜渣油汤不断往外流,瞬时散发出一股馊臭味。这时,在此处下出租车的几名年轻人用手掩着口鼻,一边直喊“好臭”,一边快步离开。

  “由于气温很高,垃圾堆积只要上半个小时,就会散放出难闻的气味,熏得人想呕吐。”李自松一边干一边说,堆在这里的垃圾多数是周围地段餐馆的垃圾,餐馆老板让回收潲水的三轮车顺便将垃圾带走,而三轮车驾驶员趁人不注意,便将垃圾扔在这里。所以,这里不仅垃圾量大,而且气味更臭,是最难清运的地段。

  此时,原本装8吨的压缩车已装到一半,将垃圾压缩后,油汤顺着缝隙流满一地。李自松二人最终用了1个多小时才清运完。

  坐上车后,记者不经意碰到李自松衣服的一角,感觉就像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李自松的手臂和额头上全是汗珠。“不怕臭吗?”记者问道,李自松告诉记者:“当然臭了,还不是得干啊,时间久了,就慢慢习惯了,为了城市干净,值得。”

  清运完一医院和同心路附近的3处垃圾后,天色开始蒙蒙亮,路上行人多了起来。

  每天至少要挥铲2600次 

  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在李自松看来,无论如何都要把活干完。他说:“天气闷热,脏一点,累一点,这些都没什么,重要的是不能耽误事儿,得把装卸这份工作干好了。”

  在自流井环卫站清运队里,像李自松一样坚守在垃圾收集点、中转站的清运工人约10名,以及伴随他们劳作的70余名驾驶员和修理工等,正是有了他们披星戴月的辛苦付出,才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如此洁净美丽。

  李自松说他们每天要干8个小时,至少要装运满满两车,近16吨垃圾,每处垃圾点要铲近两吨的垃圾,大约要铲近300铲。在艰难的工作环境中,每天要抡至少2600铲左右,才能铲完一条线路上的垃圾。一天的清运工作结束后,谁都会腰酸背痛。

  记者了解到,垃圾清运全在凌晨作业,即从当天凌晨2点至早上9点,2名装卸工要在这8个小时内,清运12吨到15吨的垃圾,装卸工每装1车垃圾,至少需要挥铲1200到1400铲。

  艰辛劳动却遭遇尴尬 

  他们每天起早,拿的是最低的工资,干的是最累的活儿,然而,在他们艰辛劳累的同时,却遭遇不少尴尬。

  该车队的王队长告诉记者,自流井区做为城市的主城,以前共有垃圾库46个,后来因建商住房,拆除了部分垃圾库,为了解决垃圾的堆放,就指定了这14处垃圾集中堆放点,因此他们的任务更加繁重。在清运垃圾时,经常遭遇垃圾库被社会车辆堵住的情形,如果高声喊车主来挪车,就会遭到周围居民的乱骂,甚至还会有人往下扔花盆以泄不满。

  “下班后,没有摩托车的工人,多数时间只能步行回家,因为干完工作后,一身臭味,的士司机不愿意让他们上车,而上了公交车,也容易遭到市民歧视。这些职业很辛苦,老的干不了,年轻的不愿意干,装卸工人的工资最低的只能拿800元左右,最高的也只有1300元,连驾驶员的工资都不超过2000元,所以垃圾清运工非常紧缺。”王队长担忧地说。(记者 蒋秀梅) 

责任编辑:管理员

网站群 四川省地方文明网站 四川省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新闻网站 全国地方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