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地方文明网站群热线电话:028-5656256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盐都风情 > 风土人情

古盐道上何家场(图)

发表时间:2016-03-03 | 来源:自贡网

何家场东大路上的石桥。 

  古时自流井到牛佛有一条古盐道叫东大路。东大路西起自流井,经大山铺、何家场到牛儿渡,全程大约有45公里。这条大路自清代以来,一直是“盐担子”必走之路。东大路的开辟大约在清康熙年间。这是由于过去自流井在清代以前的盐巴外销主要是靠釜溪河航运。清代初年,自流井盐业发展很快,靠水路外运盐巴已经满足不了各地的需求。于是在康熙、乾隆年间开始开辟东大路。 

  最初的东大路只是田塍土坎,羊肠小道,每逢刮风下雨,行走艰难。后来,地方士绅发起,募资筹款,在黄坡岭等地云会黄桨石,青砂石,从牛儿渡经何家场到大山铺,分段铺面了一条石板路,全长约35公里,这样,不仅方便了来往的客商,也加强了自流井与外地的商贸往来。在东大路上,何家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驿站。 

  关于何家场的由来,据《富顺县乡土志》记载,早在战国后期,境内已逐渐成为古老的僚族人聚居之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于此设和义县,以招和夷寮,何家场一带归其所辖。到明代时,各级官府为了便于跑马投递公文、书信,沿途各地每十五里设一铺,每三十里设一站,古时就称驿站、驿站或驿馆。在何家场附近分别有杨家场铺、赖雅铺、熊家铺、新店铺、瓦宅铺等,这一代成为内江走宜宾往来的必经之道,而何家场地处赖雅铺、熊家铺之间。何家场地名据传是由于在场西不远处有一何姓大族而得名。这时,和何家场的前身“何家地坝”逐渐形成。初始何家地坝规模很小,只有商民二、三十户,经营茶肆,酒馆,百货杂物,于是逐渐形成了一座农村集市,由于何家场刚好位于自流井到牛儿渡的东大路的半道,成为往来客商,盐担子歇息之地,加上外来移民逐渐增多,到清代以后,人口大量积聚,农业商业日渐兴旺。于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乡场形成。 

  何家场有天然的农业资源,土壤肥沃,是自贡粮食和各类经济作物的盛产区。经过几年的建设,近年来,在场镇的开发区建成了商贸一条街。商贸一条街上,商贾云集,交易十分活跃,逢场天人流量超过5万多人,每年商品零售额上亿元,餐饮、休闲十分方便。成为市区东部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窗口。 

  钟斌 文/ 图

责任编辑:管理员

网站群 四川省地方文明网站 四川省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新闻网站 全国地方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