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地方文明网站群热线电话:028-5656256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盐都风情 > 民俗文化

富顺古老民俗唱“汉灯”濒临绝境(组图)

发表时间:2016-03-03 | 来源:自贡网

拜灯 

唱灯 

舞灯 

  “特色的民族服装、独特的唱腔声调。”昨日上午,一度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富顺汉灯,又重新出现在了富顺县彭庙镇的街头。 

  为了抢救这门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庙镇和富顺县文化馆一起组织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顺汉灯的传习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知晓富顺汉灯,让这门古老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古老的民俗文化 

  6月19日,富顺县彭庙镇场镇上的居民把老街的街道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街上,4名身穿民族服饰的表演者手拿扇子,踩着锣鼓的鼓点,一边挥舞扇子,一边不停的扭着腰变换队形。据当地居民介绍,这就是当地特有的耍汉灯。当天的表演,也是由彭庙镇和富顺县文化馆一起组织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顺汉灯的传习活动。 

  汉灯,相传缘起于汉代而得名。 

  作为富顺汉灯传承人之一的许祖岳如今已经年过花甲。据他介绍,富顺汉灯在富顺县境内代代相传,建国后尤其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谓是全县大耍汉灯的高峰时期,“那时的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无不以接待了汉灯队为荣。”许祖岳回忆说,当时有几个乡镇的汉灯活动在整个正月半的时间里,汉灯队几乎能把场镇上所有村民的家走个遍。 

  许祖岳认为,汉灯有锣鼓音乐、优美唱腔、特色灯舞、会写说唱等多姿多彩的表演形式,特别是能与观灯人群互动演唱,表演形式生动活波,不失为民俗的一朵奇葩。 

  但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富顺汉灯的表演一度中断。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和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加强,这门古老的民俗文化用开始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 

  极富乡土气息的表演 

  耍汉灯的过程很简单,通常10多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灯队。其中最重要的是1个能即兴编说四言八句的灯头,灯头能控制着整个表演的节奏。 

  在表演的过程中,灯头采用独特的唱腔编说四言八句。富顺汉灯通常采用高腔和花腔两种灯调唱法,虽然灯调固定,但灯词却很灵活,内容包括新春的恭贺之词、古今故事以及当地的新人新事等等。只要是押韵,什么都可以说,多有信手拈来之词。 

  表演时,即灯队到达居民家门后,先在大门上贴上“即日汉灯奉贺”的大红喜帖,主客双方再各自说唱“四句子”对答。这就是表演过程中最开始的拜灯。 

  然后4名身穿民族服装的表演者手持各型扇子,分别扮演老、少两对夫妻,在场中央随锣鼓、唱腔表演灯舞,唱灯人分段用高腔和花腔演唱灯曲。通常是一堂锣鼓、一段演唱周而复始,直到兴尽。 

  最后,灯头再率领灯队分别向主人和观灯者演唱“四句子”,恭贺辞谢,是为辞灯。 

  耍汉灯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观众都可以与表演者互动。当唱到高兴时,在场的观众和灯队队员亦可随声帮腔。表演时间也从一二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不等,主要取决于表演者和观众的兴致高低。 

  表演在正逐渐老去 

  在当天的表演中,今年80岁的刘启中老人是汉灯队伍的灯头,负责唱灯。 

  在彭庙镇,说起唱灯的刘启中那可是赫赫有名。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彭庙镇曾有一直专门表演富顺汉灯的农村俱乐部,刘启中就是俱乐部的主任。那个时候也正是汉灯在富顺最为盛行的时候。 

  “我最早开始接触汉灯是在1952年,当时我只有十八九岁,”刘启中回忆说,当时他有个邻居名叫刘和友,“表演、唱灯都很内行。” 

  在刘和友的带领下,刘启中慢慢开始在玩耍中学习汉灯的表演。每逢春节,刘启中和朋友们都会在场镇上“挨家挨户耍汉灯。”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年。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开始,耍汉灯的人越来越少。“当时饭都吃不饱,谁还有精力去又蹦又跳的耍汉灯。”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刘启中和大多数人一样停止了汉灯表演。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停就是半个多世纪。 

  当刘启中再次拾起耍汉灯这项老手艺时,时间已经到了50多年后的2013年,此时刘和友已经去世了15年。 

  “汉灯的唱腔只有两三种,曲调我大多都还记得,歌词也大多都是临场发挥。”刘启中说。 

  通过地政府和县文化馆的组织的培训,昨日,在刘启中的带领下,这门古老的民俗表演又再次出现在彭庙镇的街头。 

  “唱腔还是大家熟悉的曲调,只是歌词变了,”身穿短褂表演完后,刘启中笑称,虽然时隔半个多世纪,但今天的表演还保持了富顺汉灯原有的特色。唯一不同的是表演的服装,以前表演都是穿的长衫,如今则穿的都是短褂。 

  更让刘启中觉得欣慰的是,以前的表演中由于女性都不愿加入,耍汉灯时女子都是由男性反串,而今天的表演中有两名女性加入,来了次本色出演。 

  培训活动吸引年轻人参加 

  “由于汉灯表演最盛行的时候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以现在会耍汉灯的大多都在65岁以上,”许祖岳称,他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曾见过耍汉灯的盛大场面,耍高兴了以后,偶尔他也会露一手。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耍汉灯就是最吸引人的节目。 

  之后,许祖岳从事过文化和新闻工作,在工作中他凭借儿时的记忆和老人们的回忆对富顺汉灯的表演程式和唱腔技艺进行过收集整理。 

  据他统计,目前在彭庙镇会耍汉灯的不足100人,其中能真正登台表演的不会超过30人,并且这些人的年龄都在65至80岁之间。随着这些老人的逐渐老去,这门古老的民俗文化正面临着断代的困境。 

  “现在我们对富顺汉灯除了日常的收集和整理外,也想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更多的人来知晓、关注汉灯。”富顺县文化馆馆长童世英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让大家都来传承这门古老的民俗文化。 

  可喜的是,为了让耍汉灯传承下去,彭庙镇政府和县文化馆在之前组织了部分当地的居民、村民培训他们耍汉灯。培训活动共吸引了近30人参加,其中最年轻的是一名女子,年仅20岁。 

  童世英表示,目前文化馆正准备把富顺汉灯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贡网记者 徐昭磊

责任编辑:管理员

网站群 四川省地方文明网站 四川省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新闻网站 全国地方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