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地方文明网站群热线电话:028-56562562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盐都风情 > 民俗文化

自贡民间收藏 留住精彩记忆(组图)

发表时间:2016-03-03 | 来源:自贡网

姜小平参加赵忠祥主持的中国红宝网开通典礼 

罗世伦(右一)等人在欣赏奇石 

日益红火的收藏市场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红色收藏家”姜小平收藏近2万份(册)红色文献,中年教师邱世建收集到200多位共和国将军的书画真迹近千幅,八旬老人李克定收藏了4万张门券……目前,我市民间收藏爱好者超过2万人。他们中的一些人除了把收藏当成一种理财手段,更对丰富的藏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展览、捐献等形式,让藏品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极力彰显社会价值,促进“文化自贡”的建设。 

  从爱好收集到偏重理财 

  以“普通藏友”谦称的陈家林是市收藏协会常务理事。近日记者来到大安区牛佛镇,走进陈家林家时,他正在用一把软毛刷子细心地清理一份知青史料。“我市的民间收藏发展状况和改革开放程度是同步的。”陈家林介绍说,“文革”期间,民间收藏基本上是一个禁区。他开始搞收藏时,“收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相对陌生的概念。 

  陈家林从事收藏始于1978年。这年夏日的一天,他到镇上一同学家玩耍,发现这名同学收集的邮票被整理成册很有观赏性,这激起了他收藏邮票的兴趣。陈家林回到家,立即找出远方亲人寄来的几十封信,小心翼翼地将邮票一一撕下来,夹在一本厚厚的书中压伸展。可是,这些邮票太大众化,为得到自己没有的邮票,陈家林开始花钱向他人购买信销票(从信封上撕下的邮票)。 

  1980年10月,陈家林和妻子来到自流井区檀木林街的“集邮市场”,虽然只有七八个人在那里摆摊,但摊子上五花八门的邮票仍然让他大开眼界,尤其是那些精美套票更让他爱不释手,他激动地花了40多元购买了几十枚邮票。 

  后来,陈家林到牛佛造纸厂收购的废品里“淘宝”,淘得大量“文革”时期的珍贵邮票。 

  贡井区向阳社区居民林泳搞收藏也始于集邮。1983年的一天,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林泳路过自流井区檀木林街,集邮市场上丰富多彩的邮票不仅好看,精美的套票还讲述了一个个故事,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林泳从此开始收集邮票,并带动了全班一半多的同学集邮。 

  在我市超过2万人的收藏大军中,那些具有二三十年收藏历史的收藏者,大都同陈家林、林泳一样,起步于“文革”后,源于兴趣爱好,起始于收集邮票或烟盒、火花,并经历了从收集到收藏,从爱好到理财的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收藏者从外行手中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藏品,个别人就此一夜暴富。随着藏品的理财功用即经济价值逐渐体现,吸引了不少人热衷于收藏,并开始出现职业收藏者。在收藏痴迷者尤其是职业收藏者的推动下,我市的收藏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不仅檀木林街小巷的邮币卡收藏品市场走向成熟,还培育了以交易古董瓷器、古旧家具、字画等藏品为主的张爷庙收藏市场。但在1997年达到顶峰之后,收藏市场一度低迷,成交量少,有的投资人就此“金盆洗手”。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我市收藏市场在沉寂10年之后升温,并持续到当下。随之,我市的收藏队伍不断壮大,并先后成立了市收藏协会、市古玩收藏商会。“两会”经过倾力建设,已经将釜溪步行街初步打造成了自贡的“潘家园”、“宋仙桥”。 

  从收藏杂家到研究专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市收藏协会负责人魏永康认为,孔子的这些话特别适用于归纳当下常见的几种不同层次的收藏者:知道收藏,但不爱好,是为知之;不仅知道,而且爱好,是为好之;喜好收藏而心安理得,是为安之;认为此举有利而去做,是为利之;既爱好,又研究,寓藏于乐,是为乐之。 

  一度时间,陈家林搞收藏可谓“兼收并蓄”,在集邮的同时,他收集过大量的玉器、字画,并为此卖掉过3间旺铺。可最终他将注意力、财力和精力集中到了收藏民国时期的交通票证、“文革”时期的知青史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研究,形成了上百卷藏品,原则上一卷一个类别,每一类都有背景介绍,用书法笔书写得工工整整。如今,其藏品数量之大,堪称政府档案馆同类档案的重要补充。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不少收藏爱好者唯利是“藏”,从过去几乎单一的集邮发展到“杂家”。进入新世纪后,许多民间收藏者不再只为赚钱而像股票一样单纯地买进、卖出,他们对某一方面的藏品进行专门的研究,有的还著文出书。 

  省收藏家协会彩票专委会副秘书长佘卫红是从集邮开始而成为彩票收藏专家的,他先后收藏了10万余枚彩票,并对其进行了潜心研究,他把收藏的彩票用大集邮册收集整理好,分券珍藏。 

  收藏火花达16万多枚的兰强,其老师已故著名火花收藏家肖笙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作品《难忘的火花》。上世纪90年代初,兰强就在他工作的原自贡鸿鹤化工总厂成立了火花协会,并创办了有关火花收藏的内部刊物,其论文《谈火花》也在《黑龙江文化导报》发表。兰强认为,如果只是将收来的火花一枚枚粘贴起来,而不去了解其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是算不上收藏的,只能叫“收集”。为准确、详细地了解每所收藏的火花的背景和历史,兰强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在丰富收藏品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人生。 

  20年来,牟伟和张自远先后收藏了2300多件鸡翅木古家具,其中盐商四大家族的约有1000件。由于年代久远、搬运不慎等原因,他们收回的古家具有许多已经不完整,需要进行修复。为此,他们经过苦练,掌握了精湛的木雕技艺,并在修复前认真研究盐都文化和盐商鸡翅木古家具的特点。 

  收藏家杨源1995年收藏到了民国时期自贡武装部队武术总教头杨夫纠的200多封家书。这些信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段时期自贡盐业的兴衰及相关信息,他对此进行了长达17年的研究。为此,他走访了90多岁高龄的杨夫纠的女儿、曾在盐商手下工作的账房先生等人,并认真阅读了杨氏家谱。杨源还精心收藏了200多枚徽章,其中自贡市防护团证章、西场抗战宣传团证章等8枚铜质材料的徽章,反映了抗战时期自贡发生的一些事件。他对每一枚徽章的来龙去脉都尽心尽力地去查找资料,并筹划编一本名叫《读盐都徽章,叙家乡故事》的图书。 

  八旬老人李克定收藏了4万张门券,他将这些门券分门别类地装订成集。李克定对藏品认真研究后,写出了300余篇论文,其中9篇被我国收藏界权威刊物《收藏》刊发,《券界发展要有新思路》一文收录进了《全国第七届门券理论研究会论文集》,他还结集出版了《门券收藏》、《见景生情》两本著作。 

  收藏者个人对藏品进行着研究,我市收藏界相关群团组织则为他们的研究搭建起桥梁。市收藏家协会成立后,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内部刊物;市火花专委会的内部刊物已出版上百期;市观赏石协会成立后也创办了内部刊物。这些刊物,为我市收藏爱好者进行收藏研究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提高。 

  从孤芳自赏到奉献社会 

  “收藏有六大乐趣,其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奉献之乐。”民间收藏者李胜利认为,收藏者以个人资本、毕生精力,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给自己,给子孙,给社会留下一笔宝贵财富,若能把全部藏品公开展览或奉献给国家,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我市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收藏家或收藏爱好者,不让藏品尘封在个人家里孤芳自赏,他们通过品鉴、展示藏品等形式,使其观赏、史料、文物、文化、科考等社会价值得到展现,体味了奉献之乐。 

  藏品是告诉孩子历史和教育孩子的好教材。林泳在7年前收藏到一张1953年贡井区供销社的领条,领用者只领用了半两茶叶,却附有领导批示的申请。林泳常常用这张领条教育孩子厉行节约,引导孩子养成了节俭的良好品德。 

  中年教师邱世建用了多年时间收集到了200多位将军的书画真迹近千幅。2007年“八一”前夕,市委宣传部、自贡军分区政治部、市文联在当时刚落成不久的自贡英祥美术馆,为邱世建举办了《百将书画作品展》。邱世建从自己的藏品中甄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武警部队118位高级将领(其中开国少将33名)的书画手迹。雪山草地的足迹、金戈铁马的战绩、钢铁长城的伟绩在将军们的书画作品中有充分的反映,极大地教育、感染了观赏者。 

  中国收藏家协会报刊分会常务理事姜小平因收藏了近2万份(册)珍贵的红色文献,被业界誉为“最年轻的红色收藏家”。姜小平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彰显藏品的社会价值。近年来,他应邀参加了国内许多展览活动,其中最让他自豪的是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闻史料全国巡展”。在这个展览中,他提供了关于解放战争的史料图片300多幅,占全部展出藏品的六分之一。姜小平还先后向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自贡市档案馆以及相关解放军部队等单位捐赠了大量珍贵藏品。 

  为了让藏品更好地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我市不少收藏者建立了或正在筹建陈列馆。市观赏石协会原会长罗世伦的明珠雅石馆已经开馆5年,为情趣高雅的石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盐都市民文化生活设立了一个别致的视窗和充满情趣的温馨场所,对普及奇石收藏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家林的家俨然是一座档案馆,其对知青史料的收藏、研究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藏品展示不仅被纳入一年一度的牛佛龙舟节,还被宜宾市筠连县政协邀请前往做专题展示。 

  姜小平正在筹建一个红色文献馆,拟把他的“红色藏品”集中展示出来,将中国人民反对压迫、反抗侵略,争取自由、民主、平等幸福生活的抗争史清晰地告诉人们,告诫人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去年12月28日,姜小平还前往河南省洛阳市参加中国红宝网开通仪式,随后将自己的藏品在该网站展示。 

  邱世建也拟建一座将军书画收藏陈列馆,使其展览、宣传、交流、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一花一世界”,不少藏品都凝结着历史的风雨沧桑。在盐都收藏界,许多收藏者都认为,让藏品彰显其社会价值,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需要,是推进“文化自贡”建设的需要,也是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需要。我市广大收藏爱好者正在为此不懈努力着。 

  自贡网记者 蒋周德

责任编辑:管理员

网站群 四川省地方文明网站 四川省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新闻网站 全国地方文明网站 友情链接